五月丁香六月婷色综合,三级网站在线观看播放,国产在线午夜精品不卡,云南一级免费无码

首頁  >  鑒賞理論

民藏雜談 | 逸民談玉:良渚玉器的真贗對比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12-15 09:14:08 | 來源:中國網(wǎng) · 中國民藏 | 作者:陳逸民 陳鶯 | 責(zé)任編輯:楊俊康

【編者按】

我們相信,每一個收藏故事,每一個文化思考,都承載著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精神。我們致力于尋找、保護(hù)并傳承這些豐富的文化記憶,讓每一個角落的收藏故事都被聽見,讓每一份珍貴的文化探索都被尊重。在策劃方向上,我們注重獨特性、知識性和趣味性,邀請民間收藏家分享思想,向歷史大膽發(fā)問。在《民藏雜談》欄目,我們希望讀者能找到歷史的線索,文化的密碼,生活的智慧。所有文章內(nèi)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中國網(wǎng)中國民藏頻道立場無關(guān)。


逸民談玉——良渚玉器的真贗對比(系列專欄)

陳逸民 陳鶯


南良渚、北紅山,這是玉器收藏家最為津津樂道的新石器時代玉器,也是玉器收藏家最為追捧的新石器時代玉器。古玩市場也遵循著市場經(jīng)濟的一般規(guī)律,即有需求,就必定刺激供給。這種供給,絕大多數(shù)的表現(xiàn)形式就是大量贗品的出現(xiàn),因此市場上紅山玉器和良渚玉器比比皆是,這樣,把真贗良渚玉器作個對比,就顯得十分必要。

下面,把比較常見的良渚玉器仿品和良渚玉器真品一一比較,分析它們的不同之處,特別指出它們的貌似相同之處,以和讀者們一起探究它們的真?zhèn)巍?/p>

image.png

11-1真品玉璜的表面

image.png

11-2老料新工之蟬

圖11-1是一件在上海閔行博物館舉行的良渚文化精品展上展出的良渚玉璜。它雖然是一件沒有紋飾的素器,卻以大面積的黃白色沁雜以棗紅色玉質(zhì)而十分惹人喜愛,它還保留著出土?xí)r的原狀,稍有玉器盤磨知識的愛好者都知道,這件玉璜,稍加盤帶,就會露出鮮艷的紅色,這是一件典型的紅良渚玉器。把這件良渚玉璜的皮殼作為參照物,對了解良渚玉器的真?zhèn)斡泻艽蟮膸椭?,但是,僅僅掌握這樣的良渚玉器材質(zhì)的知識,還是遠(yuǎn)遠(yuǎn)不夠的,還必須對良渚玉器的器型、紋飾和工藝有深入的了解。請看圖11-2一件良渚玉蟬,它很容易被不少收藏愛好者認(rèn)為是真品,其迷惑之處就在于其玉質(zhì)和皮殼幾乎和圖11-1的良渚玉璜一樣,是黃白色沁雜以棗紅色玉質(zhì)。但它卻不是一件良渚玉器的到代物!為什么它能迷惑人呢?其原因就在于這件玉蟬的玉料是真正的良渚玉器的老料,而玉蟬的器型卻是漢代時期的造型,它是用出土的良渚玉器的殘件改制的器物。

判別玉器的真?zhèn)?,不能只由玉器的材質(zhì)來決定,一般來說,它應(yīng)由玉器的材質(zhì)、器型、工藝、紋飾和沁色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來綜合判斷其真?zhèn)?。就拿圖11-2這件良渚玉蟬來說,盡管其玉質(zhì)是對的,但是其其他的因素卻存在著問題。

首先是器型不對,迄今為止,考古發(fā)掘中還沒有出現(xiàn)過這種器型的良渚玉蟬。

蟬是我國新石器時期就比較多見的玉器器型,其制作年代一直延續(xù)至明清時期。古人至所以對蟬情有獨鐘,這是因為蟬從死寂到飛翔的過程寄托了古人對靈魂再生的希望。不過,不同時期,蟬的器型有不同的特征,了解不同時期蟬的器型特征,是鑒別古代玉蟬的重要依據(jù)。

image.png

11-3反山出土的玉蟬

良渚文化的玉蟬,其器型有著明顯的特征,即以蟬的背部作為主體輪廓,而突出了蟬的頭部和雙翼,其具體形象如圖11-3所示。由圖可知,良渚玉蟬的紋飾簡樸,以凹凸的弧線刻劃出蟬的眼睛和翅膀,兩翼緊貼蟬身,而不是圖11-2所示的兩翼張開。其整個器形如一個兩端弧度不一的橢圓,而不是圖11-2所示的梯形。由此可見,圖11-2所示的玉蟬和出土的良渚玉蟬器型是不相同的。也許有的讀者會發(fā)出這樣的疑問,這會不會是一個新出現(xiàn)的良渚玉蟬的器型?

image.png

11-4仿品蟬的工

image.png

11-5仿品蟬的孔

我們再來看圖11-4和圖11-5。前者是圖11-2玉蟬的腹部,上面的劃痕,明顯是現(xiàn)代電動工具所為;后者是玉蟬頭部的鉆孔,孔的邊緣和內(nèi)壁,也露出了現(xiàn)代工具加工的痕跡。

在這種器型和加工工藝完全和出土良渚玉器不相吻合的作品面前,恐怕只能得出它是仿品的結(jié)論。這是一件老料新工的良渚玉器,因為沒有掌握好器型特征,所以判定它不是5000年前的器物。

這里要說明的是,我們并不輕易否定沒有看到過的器型,如果一件從未發(fā)現(xiàn)過的良渚器型,只要它的玉質(zhì)、工藝、沁色和紋飾各方面完全不錯,也可能是科學(xué)考古尚未出土的真品良渚玉器。只不過,對于這類良渚玉器,要慎之又慎。

光憑玉料的材質(zhì)不能判定玉器的真?zhèn)?,那么器型能否決定玉器的真?zhèn)文兀?/p>

image.png

11-6上海博物館展品

image.png

11-7低仿琮形管

請看圖11-6的良渚玉琮。這是一件陳列在上海博物館的神像紋琮形管,1982年出土于上海青浦區(qū)福泉山良渚墓葬。這種被俗稱為“勒子”的琮形管,因能隨身佩帶盤磨,而頗受藏家歡迎,因而市場上的仿制品也很多。圖11-7就是這樣一件仿制品。盡管其表面斑駁、坑坑洼洼,但是其扭曲的隱直線,切割而成已帶角的眼眶,眼睛非圓而成六邊形,這種拙劣的加工工藝,不用和圖11-6比較,一望而知就是一件現(xiàn)代仿品。

image.png

11-8仿品琮形管

再看圖11-8,這也是一件良渚琮形管的仿品,購自于浙江地區(qū)的良渚玉器仿古一條街。這張照片拍攝于良渚玉器的仿古作坊,把它和圖11-6作比較,粗心的話,在古玩地攤上很可能把它當(dāng)作一件良渚玉器真品。其玉質(zhì)和表面的沁色和圖11-6相似,器型和紋飾也和圖11-6接近。如何來把它和真品良渚琮形管區(qū)別開來呢?

image.png

11-9仿品琮形管

從器型上看,圖11-8的仿品盡管和真品良渚琮形管十分相似,但卻缺乏圖11-6的精氣神。真品射的邊線和棱線十分挺,剛中帶柔;而仿品的邊棱卻太顯圓潤,不顯強勁。圖11-9是把這件仿品購回家后拍攝的放大照片,由圖可知,其隱刻的直線紋,不僅淺,而且線與線之間不等距,這種現(xiàn)代工藝上的缺陷,這有在長期的揣摩中才能領(lǐng)悟。象這種仿得很好的良渚器物,購買時切記不可以沖動。


編輯:楊俊康

統(tǒng)籌:莊洪海

校對:劉全海

審核:蔚力